《依依向北风》直到乔正君 1000 元卖掉暖暖,方懂盛雪竹拒王潇
那年冬天,医院走廊的灯亮得刺眼,一个女孩蹲在角落,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,上面是她亲生父母二十年前留下的地址。
那年冬天,医院走廊的灯亮得刺眼,一个女孩蹲在角落,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,上面是她亲生父母二十年前留下的地址。
秋日的石家庄,阳光和煦。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,一切安静而有序。30岁的韩先生平静地躺在床上,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出,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循环,重新输回他的体内。这个看似平常的过程,却承载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厚重承诺。
采集室内,床边一本留言簿格外引人注意。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:“送你一朵小红花,遮住你新添的伤疤。祝早日康复,顺遂无虞,皆得所愿。”这是马福源特意为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写下的寄语,旁边还亲手画了一幅手拿小红花的插画。简单几句,道尽温柔与牵挂。
又是一年开学季。在这个寓意希望与新起点的时节,来自赤峰学院的学生小迟做了一件格外有意义的事——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,为一位远方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曙光,成为内蒙古第2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2005年出生的他,也是目前内蒙古最年轻的捐献者。
近日,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采集室内,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,焦玉冰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,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。